徐晓鸿:十年磨一剑 持续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时间:2022年10月10日

作者:徐晓鸿


     【编者按】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新时代宗教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宗教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广大信教群众正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为了全面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宗教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总结宝贵经验,积极营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中国宗教》策划“宗教工作这十年”专题,邀请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宗教学研究队伍的代表性人士围绕这一主题撰稿。
“微言宗教”将陆续转发,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党的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取得积极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对宗教工作的系列讲话和指示,为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在2021年底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大局谋大势、指方向明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宗教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党的宗教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总纲要,为如何持续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基督教中国化”一词,在中国教会前辈如赵紫宸、刘廷芳等人的著述中常有提及,那时的提法更多的是站在宣教和护教的立场来阐述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丁光训主教从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相适应的角度再次提出“基督教中国化”的概念,他说:“我们没有放松使中国教会中国化的努力,那就是说,它应当中国化”“因为就教会而论,三自不过主张教会的中国化,主张它发展中国特点,正像英国的教会有英国特点,美国的教会有美国特点一样。”正因为如此,三自爱国运动也被认为是基督教中国化努力的一部分。
      一、历史包袱和现实压力下的探索
      在基督教全国两会层面,能否把坚持“基督教中国化”作为深化神学思想建设的内容,甚至是作为中国教会努力的方向,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根据大多数同工的意见,在2013年中国基督教第九次代表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我作为工作报告起草小组的负责人,将“如何推进和实现基督教的中国化”作为重要课题,首次写进了工作报告。2014年,为落实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之际,基督教全国两会举办“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就在少数人对“中国化”的提法心存疑虑时,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说明了我们所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2016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明晰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讲话为我国宗教如何坚持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浸润,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我将其归纳为基督教中国化的“三性”,即时代性、引领性和文化性。基督教中国化的主体理所当然的是基督教界,其关键是爱国爱教的教职人员队伍和神学院校的师生队伍。为此,加强神学院校和教会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和教职人员的政治站位,就必须切实加强对“三热爱”“四史”“五认同”的学习,要坚持依法依规办教,全面从严治教,要落实“四进”工作,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认同。基督教开展中国化的研讨比较早,是由于相比其他宗教,我国基督教的历史包袱更重,现实压力更大。双重任务和压力要求我们要不断消除基督教的“洋教”烙印,我国基督教才能在社会上作光作盐、荣神益人;只有在神学上建立真正的“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为了持续推进我国基督教的中国化方向,基督教全国两会确定每年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如“纪念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纪念《圣经(和合本)》出版10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等;同时,也在信仰实践和表达形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2015年,由我和阚保平牧师主编的《归耶和华为圣——中国教堂建筑掠影》出版,对中国元素教堂、民族风格教堂和现代建筑教堂进行介绍;近年来,基督教全国两会积极编著具有中国风格的赞美诗《华韵新歌》;修订增写《要道问答》等。
      二、规划工作和讲台宣讲中的推进
      如果说早期开展基督教中国化研讨,少数教职人员还有种种顾虑的话,那么通过多年的研讨和交流,这些顾虑基本得到了解决,广大教职人员充分认识到坚持我国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题研讨虽然很重要,但更多体现为“点”或“线”的工作,还没有形成“面”的工作,基督教全国两会通过组织政教学三支队伍合力召开的“务虚会”,在中央统战部的指导下,着手规划基督教中国化工作的开展。为使推进工作任务明、责任清、抓手实,基督教全国两会由我牵头着手制定了《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旨在阐明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目标任务及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具体举措和组织保障,重在落实,力求实效。基督教中国化不仅是中国教会自身健康传承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和政府的殷切期望。近年来,党和政府多次强调做好宗教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期,推进基督教中国化,不断增强与当代中国政治上自觉认同、文化上自觉融合、社会上自觉适应,建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与祖国荣辱与共、与人民相濡以沫的感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基督教的共识。《规划纲要》紧扣时代,将每年的主要工作分解得十分清晰。包括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和之后历次全会的会议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学习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基督教开展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庆祝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周年等重要历史事件及纪念日等活动。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制定《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新的《规划纲要》将以问题为导向,在总结五年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争取破解一些工作中的瓶颈,使基督教中国化的推进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教会对信徒的引领,关键是讲台信息,每一篇讲道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神学思想的支撑,将神学思想和基督教中国化研讨的成果转化为讲台信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基督教全国两会加强了基督教中国化宣讲团的工作,我们不仅在人员上予以了优化,吸收了一批年富力强、参与性强、积极性高的教职人员,而且通过片区交流的方式予以示范,直接面向信徒讲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讲章现已汇编成册,目前已出版了5册《中国基督教讲道交流会讲道集》。各地教会也纷纷复制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做法,目前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已成立了宣讲团,宣讲团成员的讲道示范对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一些教职人员缺乏的地方,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基督教全国两会加大帮扶力度,除了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外,还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教职人员培训力度,巩固了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
       三、巩固成果和开拓创新中的思考
      作为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亲历者,我多次在不同的场合为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十年来,在《人民政协报》《中国宗教》《天风》《基督教全国两会会讯》等撰写与基督教中国化有关的文章20余篇,在各地的活动致辞、讲话、讲座中宣介基督教中国化数十次,主编以基督教中国化为主线的神学院校教材《中国基督教史》,撰写并出版与基督教中国化有关的著作2部。在全国政协、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等平台宣传基督教中国化,在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坚持我国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大会发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参加全国政协重大工作宣讲活动,并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宣讲。回想近十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感有许多不足,基督教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比如:爱国宗教团体凝聚力下降、人才缺乏导致的梯队建设滞后等;在基督教中国化的推进中“上热下冷”、流于形式,个别地方一味追求成绩“揠苗助长”,一些活动不接地气,没有得到基层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积极响应;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许多计划内的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思考和举措。在今后持续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基督教全国两会除了深入研究丁光训主教的论著外,对赵紫宸、吴雷川、刘廷芳、诚静怡、郑建业、沈以藩、陈泽民等前辈的中国化论述也应予以整理出版。在继承的基础上,基督教全国两会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首先,要牢牢把握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浸润的核心要义,为此,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依法依规办教,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着力强化“五个认同”,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次,要勇于打破瓶颈,在神学思想上寻求突破,因为只有神学思想中国化了,那才是真正的基督教中国化。为此,我们要建立中国基督徒的圣经观、上帝论、基督论、人论和教会论,逐步形成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体系。这样的体系是符合大公教会传统和宗教改革原则的,是中国教会原创的,是构建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是与社会主义新时代完全相适应的。第三,要形成基督教中国化是为了办好教会的氛围,是有利于教会健康传承的局面。要让基督教中国化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教职人员应发挥更大的宣传和引导作用,为此,必须树立问题导向,并找到破解之道。要加强讲台信息的供应和引导,要用多种形式开展基督教中国化的宣传,在礼仪、节期、圣事中增加中国化表达,在教义教规上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阐释。第四,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高度重视“三支队伍”的建设,指出“要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关键在人,要大力培养一批精通经典教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层次“双通”人才。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必须尊重宗教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行稳致远、久久为功。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加油干,我们就终能实现这一目标。无论需要花多大力气、用多长时间,我们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决心绝不改变,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的意志绝不动摇。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伟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
责任编辑 卢晓容
本文刊《中国宗教》202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