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主更深

时间:2014年10月03日


  经文:约21:1—19

  主耶稣复活以后多次向门徒显现,而这一次显现是在加利利的提比哩亚海,门徒已经由耶路撒冷回到加利利。主耶稣这一次显现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挽回彼得,使他勇敢地站起来,肩负起“牧养群羊”的责任。主还特别为此行了一个“捕鱼”的神迹。这也是主在地上所行的最后一个神迹,让我们从中看到主爱的心肠、爱的托付、爱的勉励。

  一、认识主 门徒们按着主被钉前和复活后所吩咐的,回到了加利利来(太26:32;28:7,10,16)。他们往提比里亚海边打渔,这是他们生长的地方,也是他们谋生的地方,三年多他们与主耶稣一同往来,聆听祂的教诲,观看祂的神迹,可如今一样的山水,两样的情怀,没有了恩主的同在,再也看不见过去那种喜乐、热闹的场面了。现在重临旧地,种种往事一一涌上心头。

  他们听从了主的吩咐,回到加利利来了,可是回来以后做什么?为何至今主仍未再次显现?而生活似乎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连吃的都没有了。他们聚集在一起,深感群龙无首,他们虽知道主已复活,却仍觉得孤单、迷茫、不安。在这样的等待中,真是百无聊赖。彼得要起来重操旧业维生,于是对其他六位兄弟说:“我打鱼去!”虽然立刻得到大家的赞同,但他们的心仍是空洞的,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他们全是打鱼界的行家高手,同心协力,也都竭尽所能,并且凭经验在离岸近些、有时水深、有时水浅的地方下网,但是打鱼的结果与他们当初蒙召时的情形一样,整夜劳碌“并没有打着什么!”现在不但心里空,肚子也空了。

  在这种灰心、失望、前途渺茫的时刻,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曙光。这时主在哪里?圣经里说:“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主的眼睛在暗中注视着他们,在暗中关顾着他们,主问:“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一无所获,一无所有。

  接着门徒听到岸上发来一个命令:“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约21:5-6)。七个门徒终夜劳碌到处撒网次次落空,现在却被告之:就在船右边撒网就必得着。这七个疲乏失望的门徒听从了,顺服了,奇妙的事情接着发生了,他们竟网着了鱼,事后数了数,竟有一百五十三条大鱼。收获如此之多,他们无法拉网上船,只能拖网上岸。他们的沮丧变成了欢乐,空网变成了满载。

  这个使他们网着许多鱼的人究竟是谁呢?约翰在思索,他突然领悟到这样对他们满了仁慈与关怀、如此洞悉与掌管万物的一位,若不是他所爱的主,还会是谁呢?此时一道亮光照在心田,他认出了祂,约翰说:“是主!”是死里复活的主,是慈爱的主,是掌管宇宙万有的主。 门徒劳碌一夜一无所获,现在立刻得到丰富的供应:肉身的需要和心灵的满足。人往往以为在最熟悉、最有把握的事上一定会成功,想靠己力掌管命运,然而并不一定得偿所愿,有时会像门徒一样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虽尽其所能、倾其所有却一无所获。有时似乎得着丰富了,却是装在破漏的口袋里,不能持守劳碌得来的,可见人的有限,人力不足恃。当人落在空虚、沉闷、焦虑的光景里,看不到希望在哪里,主却全然晓得,祂知道我们的光景,祂要向人显现,显明祂是复活的主,祂要供应我们,喂养我们,施恩惠给我们。

  弟兄姊妹,你真的相信耶稣从死里复活了吗?每次听讲道你都会听到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信息,这道理若只是头脑里的知识而不是你亲身的经验,那么它永远只是一个道理。耶稣的死与复活真真切切地与你发生了关系吗?祂使你有力量照祂的标准而非你的标准行事为人了吗?你真的与主建立了一个从死里复活的新生命的关系了吗?

  认识主,就是认识复活的主并跟祂建立一种生命的关系,这就是信仰,你相信了主并在生活中行出你的相信,这就是信仰生活。信仰扎根于生活,而生活实践信仰。真正认识主,就是要把生命主权交付主,与主建立一个密切的关系。将这位又真又活的神彰显出来,是我们的责任。

  二、深爱主 主这次显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彼得,让他从三次不认主的失败中站立起来,继而担负起牧养的职任。当时在场的共有七个门徒,主耶稣却只问彼得一人,且是连续三次单独问他一个人。为什么主单问他一个人?因为主爱他。最深入、最亲密的关系,绝对是个别的,而不是集体的。正如热恋中的情人,才会互相问:“你爱我吗?”有谁会向一群人或是向素不相识的人问这个问题呢?

  主向彼得问的是一个关乎“爱”的问题,主没有问他能否吃苦、做事,能否牺牲,乃是问彼得的爱主之心。这是复活之主向一个软弱卑微的人表达祂的爱和渴望得到爱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所爱,但所爱的对象却各不相同。这个世界可悲的现象之一,就是人人都有爱世上一切事物的心,却偏偏不爱那创造世界万物的主,甚至基督徒也不免落在这样的错误中,虽然我们会来教会,听道、唱诗、参与侍奉,然而我们很缺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主,与主建立亲密的关系。为何在生活中遇到难处,家庭、工作、情感、心灵发生危机时,我们茫然失措?我们怨天忧人?我们苦苦挣扎?那是因为我们未能摆正跟主耶稣的关系,未能建立爱的关系。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和谐的神与人、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

  我们在教会里很热心地参与聚会、奉献、侍奉,但不等于拥有了一个健康成长的生命,不等于就与神有了一个爱的关系。在教会里,我们藉着敬拜、赞美、读经、祷告,一起经历神的同在,这经验必须在你个人灵性生活的操练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你必须在你的生活中切实地经验主、爱主,每一个个体都必须与神单个的发生生命的关系,爱的关系,这是“神与我”之间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关系。信仰是个人的,又是群体的,个体的灵性经验充实群体的经验,而群体的经验又验证个体经验的真实可信。个体灵性经验的肤浅会带来群体敬拜的肤浅,因此每个人必须与神建立爱的关系,必须单个地去经验神的恩惠、信实、怜悯、大能,必须将跟神的关系放在优先的位置。我们在世上吃、喝、享受生活的快乐,都是好的,然而要让这一切具有存到永远的价值,首先要爱神,将爱神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这是基督徒侍奉神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其次是问到爱的深度。主问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这些”是指什么?指的是其他的门徒、人或世界上任何的事物。 查考了三种英文版本的圣经,对这一句:“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英文意义略有不同。第一种:你比这些真实、确切地爱我吗?第二种是:你爱我胜过这些吗?(是比较级)第三种是:你在这些里最爱我吗?(“爱”用的是最高级),而彼得的回答是:主祢最知道我爱祢。“主知道”用的是最高级,而“我爱祢”三句都是平常的人对人的爱。 彼得从前否认过主,现在却承认自己是爱主的,但他再不敢夸口说他比其他门徒爱得更深,也不敢说他的爱能达到神圣爱的标准,他只是在主面前敞开,谦卑地求主监察,说:“主啊,是的,祢知道我爱祢。”彼得深知主知道他发自内心诚恳、真切的爱,同时也对自己的过失责备得很深。

  由此,我们看到:舍命流血、死里复活的主有权向人要求最高的敬拜、最高的爱,主问他爱得有多高、有多深?彼得只是回答:我爱祢,祢是主,祢最清楚我对祢的爱。彼得三次用同样的爱回复主的提问,主耶稣对此又是怎样看呢?对这份爱主的心又是如何衡量的呢? 有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齐恒公争霸,对周王朝实行尊王,对各诸侯国则实行软弱者抚之、强横者抑之、弯曲悖逆者征讨之。卫国国君无道,喜欢养一种鸟叫鹤,结果被少数民族入侵。蛮夷焚烧宫室,抢劫财宝,打破城门,杀戮百姓,卫的国君也被杀了,尸体都没留下。齐恒公为了扶弱济困,联合几个国家军队打跑了蛮夷。新国君是旧国君的弟弟,继位了,面对满目苍夷、差点国破家亡的境况,不知如何是好。他大布为衣,大帛为冠,穿着丧服,住在草棚里。看到此种惨状,齐恒公生了恻隐之心,本想打跑外夷就撤兵,可现在看到卫国无力重建,深感要帮助他们,他号召几国士兵手里不单要拿兵器,还要手拿一个挖土的器具,为卫国百姓重建家园。众志成城,很快城墙修好,宫室重建,面对此深恩大德,刚继位的卫文公深感齐恒公的再造之恩,咏了一首《木瓜》诗:“投我以木瓜兮,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兮,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兮,报之以琼玖。”(你给我木瓜、木桃、木李,我回报你的却是美玉。)无以回报吗?有以回报!这份感谢之心、感恩之情就是无价的珍宝。从可见的物质(木瓜等)到心灵的感恩(非物质)又转化到物质(美玉等),在价值的比较又有了一个量与质的飞跃。不会贬低齐恒公的慷慨帮助,反而高抬了施恩者,施恩者得到更大的价值报偿是远非物质可比的;而受恩者亦报偿了施恩者,这是古人的心胸,看中恩德重于物质。想到死而复活主的深恩大爱,我们实在无以回报,但是总还可以回报,那就是献上我们的一颗心,虽然我们能给予主的实在少少、小小,然而,主都看重这份爱的回应,定将它视为珍宝。 主知道彼得的懊悔和消沉,也知道他有一颗真正爱主的心,虽然并不十分完美和成熟,但这颗心是主宝贝的,有这样一颗爱主之心的人是可以信得过,可以大大使用。经过考验,主将“牧羊”的责任交托给彼得,相信他能担此重任。 三、荣耀神 彼得曾经在主耶稣面前夸口说:“众人虽然为祢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须和祢同死,也总不能不认祢”(太:33—34)。虽是出于真挚的感情,是真心话,但毕竟还是跌倒了。主复活以后,特别先叫人去告诉他,为的是再次得着彼得,要他“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22:32)。为了这个目的,主耶稣主动来寻找他,恢复了他与主往日的关系和信心,而且把牧养群羊的重任托付他——不但传福音得人如得鱼一样,而且作坚固的磐石,牧养基督的群羊;并且告诉他将来有的遭遇:他不但要肩负重任,而且要真的为主舍命牺牲。

  这一番话把彼得从失败、丧志的情形又引入正途并达到成熟的地步,当五旬节圣灵降临时,他率先站起来,大胆为复活的主作见证,一天就有三千人信了主,有一天有五千人信了主,从此他作了主群羊的头羊和牧人,忠诚不渝,以至于死。 彼得走上了这条十字架的路,也得到这样的结果。根据教会传说:彼得是尼禄王大肆屠杀基督徒时,在罗马教会作监督,面对血雨腥风,他本想保存实力。当他逃出罗马城时,看见对面走来主耶稣,仓促间彼得问:“主啊,祢往哪里去?”主耶稣回答:“你离弃了我的羊,我要去罗马再钉十字架。”听了这话彼得明白了主的心意,立刻转身回到罗马去就死。当人要钉他十字架时,他说:我不配像我的主那样钉十字架。要求将他倒钉。是的,死是他不愿去的地方,但他终于甘愿受死,他也确实得了当得的荣耀,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为纪念他而建造的,在那门楣上鋆刻着这样一行字:“主啊,祢往哪里去?”

  而主对门徒的要求是:“你跟从我吧!”这条十字架的路是与主同行的道路,我主耶稣已经在我们以先走了这条舍己、牺牲的路,并从这道上进入荣耀中。今天,主仍然说:“你跟从我吧!”我们就当跟从祂走这条路,因为“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祂”(启:14:4)。让我们都来跟随祂,不要超前,不要退后,也不要停顿。

  对复活主的认识决定我们生活的态度,只有真正爱耶稣才会真正爱人,才会真正关心人的灵魂,教会是藉着每一个信徒传递主的神圣救赎、舍命之爱,这是耶稣给我们在世上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