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14年09月24日
自从基督教信仰传入中国以来,基督教信仰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就一直在不断的加深。基督教信仰本土化是指其信仰如何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在现今这个多元文化相互交流频繁的地球村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社会都有其文化道德与文化价值的传承。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也有其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而其自身的这一套道德价值体系如何融入当今的社会,并被当今社会所认同与接受,就必须与所处的这个时代同步发展,与时俱进,这样才不会落后于时代。
基督教信仰所传讲的福音信息必须是合乎时代道德的普世价值观。如其信仰的核心价值是舍己,奉献,勤劳,诚信,公义,仁爱,和平,良善。我们只有在讲台侍奉工作中大力弘扬这种核心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凝聚正能量,发挥好作用。基督教信仰不只是着重教义,更需要基督教伦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只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实行出来的伦理才能体现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耶稣说:“你们是这世界的光”.基督徒要有“光照人前”的好行为,好见证,才能体现出基督教信仰的价值。这些好行为不只是停留在讲台的布道与说教,而是来源于我们实际的信仰生活。
耶稣在呼召人作他的门徒时,第一个要求就是“你们要舍己”.正是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付出生命的舍己,他才成为我们世人的救主。基督徒当效仿主,当与人发生冲突时,愿意放下自己一点点的利益去成全他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舍己。这也与我们国家所倡导的“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古有“孔融让梨”,今有雷锋“舍己为人”.这是时代所倡导的精神文明与道德价值。我们中国的基督徒决不能落后于这个时代的精神。
“热心奉献、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基督教信仰所宣讲的重要内容。当人心变得麻木不仁,人际关系变得冷漠无情,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随之变得惨不忍睹。人人因自私自利而不管他人死活,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是很可悲的。当整个社会都在关注老人摔倒扶不扶的时候,说明这个社会极度地需要“爱心和奉献”的精神。现在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好切合了这个社会时代的道德需求。在基督教信仰之中,看见别人需要帮助,却塞住怜悯的心不去帮助别人,这是上帝眼中看为罪恶的事情。因为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不怜悯人的人,将来要受不怜悯的审判。”同时也勉励我们行善助人,因为一件最小的善事做在别人身上,就是做在上帝身上了,将来必定得上帝的赏赐。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类似的教导:“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好人有好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根基与血脉,是留给我们后代子孙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时代道德模范郭明义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人们诠释了一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热心公益事业,不仅仅可以使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也能让我们自己身心健康,积极乐观。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基督教是宣讲爱的信仰,因为圣经告诉我们“神就是爱”.基督教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社会的慈善事业,资助办学、创办医院、服务人群、奉献爱心,这些是基督教传教士们在中国最先所开展的工作之一。只有“爱心和奉献”才能真正体现基督教信仰的价值,才能与我们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圣经教导我们:“要殷勤做工,不可懒惰。”也就是要我们勤劳肯干,踏实工作。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只是给人做的,或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当着是给主做的。这就是我们基督徒对待工作的态度。这也与我们国家所倡导的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合。诚实守信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所必须有的道德精神,诚实守信是社会的道德底线,诚实守信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混乱。人无信不立,不守信用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可耻的,在现今这个谎言与谣言漫天飞舞的时代,各种虚假广告铺天盖地,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什么假烟、假酒、假文凭,假证、假货、假药品。面对如此的社会状况,固守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在呼唤诚信,我们的国家也在倡导诚信,基督教信仰更着重强调诚信。我们所信仰的上帝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所以,基督徒要弃绝谎言,要讲真话,说实话。在对待一切的工作和各种事物上不弄虚作假,坚决抵制一切虚假之风。“要想人不知,除非纪莫为。”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们所做的事,更有无所不知的上帝看着,我们将来可是要向他交账的。可见,基督教信仰所强调的诚信不只是口头上自欺欺人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实践。
“所以,无任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章12节)这是基督教道德伦理要求的总纲,也是基督教信仰价值的核心与精髓。这与我们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目标是相融相通的。我们人人都渴望国家富强,不愿意国家贫穷落后:我们人人都向往社会文明,家庭和谐,不愿意社会和家庭的混乱: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自由、平等、公正的对待,谁也不愿意受到他人的歧视: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诚信、友善的对待,不愿意被欺骗或是被粗暴地虐待。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这是我们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传承,与“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的基督教伦理要求是相同的。我们基督徒在现实生活中要践行我们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充分体现出基督教信仰的价值,因为真正的基督教信仰不只是那些教义上无谓的争辩,或是一些宗教文化上的比较和对抗。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价值体系来源于圣经的教导,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是共通的。一直以来,基督教信仰被当做文化仅略的工具,遭到本土文化的抵触。并被冠以“精神鸦片”的恶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只注重基督教信仰的礼仪形式,而忽略了其信仰的核心价值。如中国基督教历史上的“礼仪之争”,就是完全没有顾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所产生的。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孔祭祖”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信仰,是有其深厚的历史传承,而当时的一些传教士想借用基督教信仰的礼仪去废除这种根深蒂固的国民信仰,其结果只能是以被赶出中国来收场。这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尤其是我们这些中国教会的传道人深思的。如何才能避免宗教信仰与本土文化产生冲突,需要我们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的联系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要把这二十四个字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要体现到精神产品创作传播等方面,体现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传播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坚持知行统一,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信教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爱岗敬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自觉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结合起来,自觉地用核心价值规范自己的言行。
爱祖国的人民,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些都是爱国;工作中多钻研业务,努力完成每一项工作,热情服务于每个工作对象,这些都是敬业;经营中童叟无欺,生产中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主动将捡到的钱物交还失主,这些都是诚信;热情、充满爱心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例如热情地给外地人指路、帮助盲人过马路、甚至给陌生人一个微笑等,这些都是友善。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只要我们每个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明天,人人体认、人人践行,努力塑造和凝聚强大的灵魂力量,积极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增添正能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和目标,我们中国教会的基督徒也要积极地投身其中。信仰虽然没有国界,但是我们人是中国人,心是中国心。我们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民族的未来也与我们中国基督徒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只是在信仰的国度里漫游,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也同样需要我们中国基督徒的殷勤付出和责任担当。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基督徒,我们要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同步,大力泓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作光作盐,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的信仰。愿上帝使用我们,成为中国的祝福。
石首教会党革新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事快讯
2023-09-21
2023-09-21
2023-09-21
2023-09-20
2023-09-19
2023-09-18